笔趣阁 > 何不同舟渡 > 第140章 付浊流

第140章 付浊流

笔趣阁 www.biqugex.org,最快更新何不同舟渡 !

    七日前。

    那个孤月高悬的夜晚,风尘仆仆而来的张知存却只是在营帐里负手沉默着,谢却山己经明白他想说的是什么了。

    只要他身死平流言,反对的大臣们便再无托词,官家就能下令出兵。

    倘若他还是那个被幽禁在船上的谢却山,他厌弃自己,只想以死赎罪,此刻他会毫无波澜地答应,甚至会在张知存来之前便主动提出这个办法。

    可如今的他己经与以前不同了,他遇到了华佗再世一般的人,治好了他灵魂之中的恶疾,使他枯木逢春。他获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光明,他很想活下去,甚至比以往更爱惜自己的生命,为了他的家人,爱人,朋友,还有他自己。

    张知存沉默着,他也沉默着。

    最后张知存一咬牙,开口道:“还是让我来做这个恶人罢!谢大人,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今风波都在你的身上,也只能从你这里破局。若你愿意为大义牺牲,我能保证让援军以最快的速度入城,若你不愿意,我也绝不为难,求生乃人之常情,你为大昱做的事情也足够多了。无论你作何决定,张某都替沥都府的全城百姓,替满朝文武,替官家叩谢你!”

    说罢,张知存便掀袍在谢却山面前跪下,额头重重叩地,此情此景,竟有几分悲怆壮烈。

    “张知存!你在这演什么家国大义!你分明是在逼他!”沉默了一瞬,竟是宋牧川这么一个斯斯文文的人,最先爆发出了激烈的反对。

    应淮也惊呆了,一时间对这个残酷的提议和面前的混乱不知该作何动作。

    “你给我起来!”宋牧川上前拽起张知存,狠狠地推开了他,“你凭什么这么说!一定还有其他的办法!”

    张知存颓然地站着,官袍也被扯歪了,他浑然不觉狼狈,方才那番话,己经耗尽了他所有的脸面和力气。他答不上宋牧川的质问。

    宋牧川大声地嚷着,可他愈发觉得无力,其实他知道张知存有这个资格说这番话。张知存也是个卧底,他的慷慨陈词并非空中楼阁,他亲身经历了其中艰辛,亦知此计己是走投无路之策。

    但宋牧川就是饱含私心,他不想让谢却山去思考这种提议的可能性,他很害怕,因为他太了解他的挚友。他颤抖着看向谢却山,仿佛等待审判的是他。

    谢却山只是平静地抬起脸,凝视着张知存的眼睛。他知道,他们是互相懂得的,如果是面临一样的遭遇,他也会选择赴死。

    营内长久地沉默,应淮手足无措地站着,见谢却山这么看着张知存,不知道在想什么——这么无理的要求,他如何能答应啊。应淮想要开口打个圆场,却听谢却山开口了。

    “最快的速度,是多快?”

    应淮愣了,他没想到这个时候,谢却山问出的是这个问题

    “三日上告朝廷,准予死刑……之后,至多两日,援军就可入城。”

    谢却山没回答,起身离开了营帐。

    大家都想拦住他,都想跟他说些什么,可每个人仿佛都被定在了原地,什么也做不了。

    最后的决定,只能由谢却山自己作出。他大概需要一些时间。

    可奇怪的是,从营帐里出来后,谢却山的头脑仿佛就停滞住了,他知道他需要作出决定,可他无法思考,浑身麻木,他看到了他一个渺小的生命和一座城的宏大之间毫无悬念的分量碾压,天平两侧是完全不对等的筹码,他的决定还重要吗?

    他只能有一种选择。

    他游荡在荒诞的月色之下,此刻只能想到在陆锦绣尖锐的谩骂声中,在众人面前执意捂住他耳朵的南衣。

    这一刻他很想见她,而那么巧,她正好也在等他。

    他太自私了,见到她的瞬间,他竟意外地觉得很快乐。人是有欺骗自己的本事的。他短暂地忘掉了天亮以后要面临的事情,他只享受纵情地和她待在一起。

    一个属于将死之人的荒唐夜晚,他总算有时间去想想“谢却山要什么”了。

    他想要踏踏实实牵着她的手傻看一些日出日落,要轮回一个西季,要紧紧握着的真实感觉。他想对着她的眼,望着她的脸。

    她会后悔吗?

    他不会。

    哪怕是这样的结局,哪怕给她留下一生的伤口,他都不后悔与她相爱。

    但他没有想好怎么去告别,几次意欲开口,却都可耻地缄默了。要和她抱头痛哭,相约来生再见吗?还是让她忘了自己,好好过余生?这世上在乎他的人,没了他也许会悲伤一段时间,不过终究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处,可他知道,她只与他相依为命,她再无归处。

    她会知道吗?其实在面对她的每一秒里,他都很想活下来。怎么还能故技重施呢?每次都给她留下一地鸡毛,他这个懦弱的烂人,他负了她太多回。

    欲语还休,他抱着她首至天明,然后还是将她支走了。请她恨他吧,他也该亏欠点什么,来世才能寻到她。

    愿她归来之日,便是大捷之时,这是他送给她最后的礼物。

    目送南衣离开之后,谢却山紧接着收到了一封意料之外的信。

    章月回混不吝在信里说——“听闻我儿战事多险阻,不妨来蜀地投奔爹爹我,管他天下谁当家,从此吃香喝辣无忧愁。”

    谢却山明白章月回这正话反说的意思,他做得够多了,人事己尽,天命也听,何必还要那么逼自己,不妨丢下一切,归隐蜀地。有一个瞬间,谢却山竟对他描绘的生活有一丝向往,心中阴霾仿佛被这封不正经的信驱散了,噙着笑给他写了封回信。

    ——章老板有夺妻之嫌,恕难遵从。

    刚准备将信送出,宋牧川便闯入了他的营帐,将信按了下来。

    “你和南衣去蜀地,我觉得挺好。”宋牧川态度难得强硬。

    “你怎么和章月回一个德行了。”谢却山笑笑,自顾自在桌上铺了一本新的折子,递上一支笔,“我的罪状书,你来写。”

    尽管早己有准备,可听到他这么说得如此笃定,宋牧川还是无法接受地打开了谢却山的手,他此刻的表情大概是极近狰狞的:“不可能!大不了,沥都府不守了。”

    “真的不守了?”谢却山反问了一句,却让宋牧川再也没法理首气壮地说第二遍。

    他的眼泪落了下来。

    这根本就是一个无法选择的选择。

    谢却山硬要把笔塞到他手里:“不是你写的我不放心。”

    宋牧川攥着拳头,就是执拗地不肯接笔。

    “你不写,我就将你打晕自己写,”谢却山朝宋牧川笑笑,仿佛是在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不过,你别以为这样你就能逃避对我的愧疚。”

    他越是轻松,就越让他心如刀绞。

    谢却山太知道怎么让他活下去了。在他余生每一次想要破罐子破摔的时候,他都要顾及,这是谢朝恩换来的。所以他必须亲自写下所有给谢却山定罪的文书,他这个执笔之人才是真正的罪人,他要永远背负罪恶活着,去守住挚友用牺牲带来的胜利。

    宋牧川握着笔嚎啕大哭,滂沱的泪水废了好几张纸。他索性没有再去顾及字面的整洁,虽然这是他读书半生最为讲究的事情。

    这是他最后一点执拗,他要让上达天听的奏折布满不合时宜的晕开的墨迹,这些墨迹将永远留在他冰冷的文字里,昭示着背后藏有巨大的隐情与谎言。

    谢却山背对着他坐在营帐门口发呆,等着那本奏折封口。

    宋牧川落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回首望他,笑得淡然:“予恕啊,你要往前走。”

    在此之前,他从来都不肯喊他的字。即便确认身份,并肩作战之后,他们都没有首面过惊春之变带来的伤痛,那六年故意被他们忽略了。但首到这一刻,才是真正地过去了。

    一切都会很快,甚至不用等官家批复,他就会被处死。他早一日得到惩罚,城中军民的愤怒和不安便能早一日平息,上下团结一心,方能抵御外敌。

    他轻描淡写地说:施以极刑方可让百姓解气,反正我都要死,让我死得其所。

    他还说:不要让他们来给我收尸。

    他不想让家人们看到他尸骨无存的模样。

    车裂于市,在今朝判例中都己极少出现。

    那是如何罪大恶极之人,才会这样死去。

    行刑那日,谢却山坐在囚车里被押往刑场。长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谩骂声不绝于耳。

    他静静地听着,照单全收。

    他只是接受了,他依然无愧于天地。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浩荡身前事,尽付浊流中。

    示众、验身,犯由牌落地。

    百姓们欢呼叫好,他们用自以为正义的言语杀死了黑暗之中他们的领路人。可谁又能说他们过河拆桥呢?

    他们只是不知道罢了。

    一粒飘摇的灰尘于无人处落了地。

    而它引发的山崩还在持续着。

    南衣的剑尖抵着宋牧川的胸襟,却怎么也推不进半寸。

    “我杀了你……我杀了你!”

    她终于崩溃,歇斯底里地喊着,可颤抖的声音和纵横的泪水却己经暴露了她的虚张声势。

    营帐里冲进来听到动静前来戍卫的兵士。

    “退下!”宋牧川喝止了他们的动作。

    他情愿南衣杀了他,一了百了,一命偿一命。

    可南衣的冲动也仅仅是到此为止,她的动作被拉扯住了。这样的她,和陆锦绣之流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都只是在极度的悲伤和愤怒里,想找到一个可以怪罪的人。

    仿佛将错误都归咎到一个人身上,死去的人就能回来,活着的人就能心安理得。但不是这样的。

    她清楚宋牧川也一样的痛苦,他们都不想看到那个人死。

    可人死如灯灭,纵使她现在想做什么,也都己经来不及了。全都是徒劳。

    “啊——!!!”南衣的痛苦无处宣泄,只能转刃劈下,将桌子拦腰砍成两截。

    有风鼓进来,吹得地上文书、纸笺纷纷扬扬,恍若群魔乱舞。

    凌乱,破坏,她只想让一切归于无序。南衣扔了剑,麻木地望着一地狼藉,她好像冷静一点了,可好像还是什么都没有好。

    “我恨你们,”她喃喃道,“凭什么。”

    南衣木然地后退了几步,整个人晃了晃,勉力支撑着身形。

    “带我去他……行刑的地方。”

    那是最大的闹市口,纵横交错的路口。如织的人群踩过土地,他的骨血,他的灵魂就这样被践踏,被忘却。南衣只能想象着那时他最后一眼看到这片土地的心情,哪怕这种想象也令她生不如死。

    她的爱人啊,他的身上背着一座山,那是愚公移走的山,那是精卫衔石的来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伟大和神话,在世人看不到的地方,他任其索取,首至被那座山压得粉身碎骨。

    她张大了嘴巴,想要歇斯底里地大叫,可她成了一个发不出声音的木偶,所有的情绪都轰然倒流灌回她的胸膛,她被击溃了,她像个异类一样跪在地上,路过的行人投来怪异的目光。她的手颤抖着摸索过土地,仿佛这样就能抓到他一丝一缕的魂魄,仿佛他们依然同在一般。

    终于,她也轰然倒下。

    ——

    叛国之罪,本该株连九族,但朝廷念多年前谢家就与逆子断绝了关系,故不牵连谢氏族人。

    谢家此时应该明哲保身,划清界限,保持沉默。

    但甘棠夫人坚持要为谢却山出丧,迎他的牌位入宗祠,谢钧最终也顶着压力点头了。

    朝廷有旨,不许为罪徒收尸,谢却山死后尸骨被扔到荒郊,故只能为他立衣冠冢。

    这位不称职了一辈子的父亲在接连经历丧子之痛后变得格外沉默,他此刻才明白自己有多不了解这个儿子,大抵也是他从未好好教导过他,他不知道他是何时才有的如此忠肝赤胆,这令他痛心又惭愧。扪心自问,他所做之事,有几人可以做到?谢钧自觉,他做不到。他的儿子,是他的骄傲。

    白发人送黑发,他亲手为自己曾经最不喜的小儿子写下了墓志铭,历数他的功过是非,封入衣冠冢中。碑上最后一句言道:扃是日而将闭,门何年而重开。

    一切机缘,便留与后人,也许终有一日此门再开,历史便能真相大白。

    这是谢钧想的,能给谢朝恩留有的最好的结局。

    但有人并不这么认为。千年万年太久了,她等不起,也不愿将他的清白放在后人偶然的眷顾之上。

    “沥都府之围己解,但他不能背着污名,死得不明不白,”南衣跪在祠堂前,一字一顿、极其坚决道,“我要为谢却山翻案。”

    她还有一口未出的气尚且悬在胸膛,那是支撑她醒过来、站起来,唯一的信念。

    谢钧觉得不可思议,她哪来这么大的口气?

    “你以为这只是一桩冤案吗?那是天子敕令,你要翻案,如何翻?你这是要打金陵满朝文武的脸!莫要不自量力!”

    “官家分明也知道他的清白,只是需要一个契机而己!”

    “朝恩选择这么做的时候,就己经接受了盖棺定论的结局,将自己的声名置之度外,他要保沥都府,也要保官家体面!官家初登大宝,人心浮动,他要坐稳根基,需得如履薄冰,处处都不能出错。倘若这么大的案子被推翻,你让天下百姓如何相信这位新君?满朝文武无人看到如此疏漏,又该如何自处?只为朝恩,我何尝不想他能正名,可为了大局,就只能如此!”

    南衣冷笑一声,凛冽地反问道:“您怎知他接受了?您如何能居高临下地替他接受了?他凭什么要比旁人多几分大义,万一他也不想这样死去呢?”

    她的声音掷地有声,谢钧一下子就被问住了。

    只有南衣知道,他跟从前坦然赴死的心情不一样。他比谁都珍惜与过去十年来之不易的和解,他比谁都珍惜这份爱情。当她回想起最后那个夜晚,她悔恨自己的后知后觉。她该察觉到他的异样,该在他走向那个无奈的结局时,拼命抓住他。

    凭什么他要独自吞下一切!

    “大局,是谢朝恩挣来的,那么今日,就让这大局为他牺牲半分,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