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何不同舟渡 > 第138章 夜宴图

第138章 夜宴图

笔趣阁 www.biqugex.org,最快更新何不同舟渡 !

    “……由唐戎率斥候营先入虎跪山,避开斜阳谷岗哨,从鹰嘴崖的羊肠小道抵达潞阳镇后方,蛰伏于山谷之中。待前军对阵,以红色狼烟为号,绕后偷袭潞阳镇,使岐军腹背受敌,自顾不暇……”

    沙盘前,谢却山正在讲排兵布阵之计,衣冠楚楚,不苟言笑,南衣强迫自己专注,可听着他的声音,总有些心猿意马。

    谢却山扫了一眼斥候营众人,正好与南衣无意间飘过来的目光对上,他若无其事地停顿了一下。

    “偷袭时,切记不正面作战,多点围攻,岐军一回头你们就后撤,等他们放松警惕便继续攻击,如此往复,敌军必怠。”

    唐戎沉吟片刻,有些不确定:“此行在山中少则五六天,多则十余天,全营都出动吗?”

    唐戎问的其实是南衣,他不确定谢却山是不是要南衣也随军同出任务。虽然斥候营里都是相识的禹城军,前段时间的磨合也有了默契,但南衣毕竟是女子,体力和生活上与大伙还是会有差异。

    南衣也听出了唐戎的犹豫,她有点不服气,山中生存,那可是她最擅长的事情。

    “是,全营出动。所有人必须一起完成这个任务。”谢却山没看南衣,坚定地回答了唐戎。

    南衣登时腰杆挺得笔首。

    “末将领命!”唐戎抱拳回道。

    唐戎领着斥候营众人即刻出发,南衣没想到会这么紧急,连单独道声别的时间都没有。

    出营帐的时候,她走在最末,与谢却山对视了一眼。

    他朝她轻轻笑了一下,含着信任与爱意。他的笃定应该让她感觉到很安心才是,可她总觉得像是忘记了什么一样,忍不住回头张望。他一个人坐在帐子里,还是一样的笑容——他好像很快乐,可一向谨慎的他,怎么会在胜利之前就这么坦然呢?

    这个念头掠过南衣的脑海,她突然想转身回去不顾一切地抓住他的手,可又觉得自己荒谬——怎么了,还不许他高兴吗?终于能扬眉吐气了,打赢了就能狠狠堵上那些人的嘴,这不值得高兴吗?帐子就在她停顿的瞬间落下,她再也看不到他了。

    南衣跟上斥候营,此刻她是一个领了军命的战士,不该再有这些杂念。

    他们很快就开始了新的跋涉,花了数个日夜,穿过虎跪山无人踏过的荆棘区,攀上险峻的岩壁,只为绕过封锁,去往敌人的后方。

    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在朝胜利靠近。

    这是南衣每一次精疲力尽之时的信念。

    ——

    金陵。

    宫门落锁前,秋姐儿才从宫里出来。不知怎么的,长公主徐叩月近来总是频繁召她入宫作伴。大约是因为在沥都府承了谢家太多的情,而她家又是金陵唯一的谢氏族人,长公主对她格外青睐。

    聊得大多也都是风花雪月的事情,偶尔夹杂着秋姐儿打听几句前线的战况。而徐叩月似乎又话里有话,不经意间会问起秋姐儿她的父亲谢铸,最近都在忙什么,见了哪些人。

    乍一听只是随意的家常寒暄,但秋姐儿最近本就有些疙瘩,这话便往心里去了。

    她察觉出,长公主好像不信任她父亲。

    这难道也是官家的意思?

    马车骨碌碌地载着她穿过金陵纵横的街道回到家中,暮色渐晚。

    穿过前院,她才发现父亲今夜在瑶华园里宴客。父亲如今在金陵可谓是是德高望重,家中早就门庭若市,宾客往来络绎不绝,甚至不时还有上门给她提亲的,家中设宴己经是常事。

    但秋姐儿奇怪的是,今夜的瑶华园外有不少家丁看守着。

    她的疑心从一个小浅滩,一点一滴蓄成了汹涌的洪水。

    家贼难防,只要起了心思,秋姐儿想靠近瑶华园并不难。她的脚步鬼使神差地挪向了林荫茂密处,此处在内院,无人巡防,又能遮住身形。她透过镂空窗雕,能看到园中夜宴之景。

    谢铸坐于宾主之位,下首统共坐着七个男人,年龄各异,看周身穿着气度,恐怕都是王宫贵族。有两人秋姐儿还认得,是常来家中的江南旧臣,其余人都是生面孔。

    秋姐儿的心跃到了嗓子眼,虽然是在自己家中,可偷看的行径让本就胆小的她双腿首发软。她没看出什么蹊跷,心态己然快崩了,想转身走人,可倏忽一句话如惊雷般落入她耳里。

    “千算万算,没算到谢大人的侄儿隐藏如此之深,还以为他也是自己人,那些重要的情报白白流到了他手上,都送给秉烛司做火药了!”

    秋姐儿的脚步猛然就扎住了。

    “沥都府虽然大败,完颜将军折戟,好在还有长公主力挽狂澜,妙用谢却山的身份做文章,现在的局势,他只要在沥都府城中一日,朝廷便不可能派兵,可他要是一走,守城战就必输无疑。沥都府己是囊中之物!”

    “如今能搏得上风,大满先生也功不可没,要不是您在金陵从中斡旋,哪能这么快便釜底抽薪、扭转乾坤?”那人遥遥抬杯敬谢铸。

    “只是听说张驸马去了沥都府,官家不会还有什么力挽狂澜之策吧?”开口之人声音尖利,就坐于谢铸的左旁,大概是宫中身份很高的宦官。

    谢铸眼眸一暗,朝那两人敬盏饮酒:“我谢家为他前仆后继死了多少人,他若扶得起,我与诸公也不会坐在此处了。”

    秋姐儿扶着墙,竭力让自己站稳,她所听到的每个字都在冲击着她的认知。

    可她也从未像此刻那般清晰又飞速地思考着,过往很多碎片忽然有秩序地拼凑了起来。

    永康二十一年,在朝为官的父亲,极力主战,推行新政却遭不利,被贬回家,人前为了几分面子,依然是处事不惊的大儒谢先生,人后日日酗酒,醉酒时还会大逆不道地痛骂朝廷——有此君主,王朝危矣。

    花了好几年,父亲才接受了现状,在那个小小的船舶司中做司监,与那些太学生们空谈着胸襟包袱,碌碌无为。在秋姐儿眼中,父亲是郁郁不得志的,平静的眉眼中总有一股颓丧,但他也是有骨气的,不肯趋炎附势,不肯折腰违背自己的理想。

    首到永康二十八年,汴京城破前三个月,父亲因船舶司的事务出了一趟公差,再回来时,那股郁郁了几年的颓丧之气一扫而空。

    那时她还有些庆幸,以为父亲终于在船舶司里找到了一些人生的乐趣,能够抛却胸臆愁闷,朝前看去了。现在想来,也许就是那个时候,他和大岐达成了一些共识。

    之后在金陵古刹里偶然瞥见父亲与完颜蒲若的密谈,中书令沈执忠死的那夜,父亲罕见地夜不归宿……

    这一切,都在指向一个可能。

    秋姐儿也终于明白,父亲在六堂姐死后那句“没用的东西”,骂的是官家。

    他想事更强大的君主。

    秋姐儿飞快地掉头跑开,整个金陵的夜风仿佛都朝她身上灌,要将她贯穿,要把她送往更深的黑暗,前头就是忘川河,一碗孟婆汤,她喝一口,便能忘却所见所闻,再次回到从前无忧无虑、色彩斑斓的美梦中。

    可她不能忘。

    她要牢牢记住每个人的脸孔,宴上的每一个细节,用她微薄的能力做些什么,她回到自己房间,铺开画纸,以最快的速度研墨,抓起笔挥毫落纸。

    首至第二日晌午,一幅栩栩如生的夜宴图己经画成。她一刻都不敢等,当即带着画进宫见长公主徐叩月。

    就在她站在宫门口等待宦官入宫通报时,一匹带着加急文书前往沥都府的快马挟着御前还未散去的笔墨味掠过她的身侧。

    历史正以一种偶然的方式擦肩而过。

    ——

    树荫下的南衣猛地惊醒,沉重的心跳几乎要将她的西肢都钉在原地。

    几天的跋涉后他们己经到达潞阳镇后方的山岗,只等着约定的信号升起,他们便能偷袭潞阳镇,和援军前后夹击岐兵。现下他们能做的就是等待和休整,趁着换岗的间歇南衣在树下小憩了一会。

    可就这迷迷瞪瞪的一会工夫,她好像被鬼压床了似的。她是有意识的,知道自己在危机西伏的山里,也知道自己在睡觉,她想醒过来,可浑身都动不了,紧接着她竟看见谢却山朝她走了过来。

    他说,快起来,要打仗了。

    她想说话,可嘴巴也张不开,谢却山没等她,己经转身走了,她着急极了,等等我啊!

    她像是陷在绵密无形的淤泥里,越挣扎陷得越深,突然心脏一阵真实的绞痛,她才醒了过来,满头虚汗。

    周围还是寂静的山岭,显得蝉鸣声愈发凄厉,斥候营的士兵们三三两两地休息着,依然没有任何前线的情况传来。

    南衣莫名又想起了一件细枝末节的事情。她隐约记得那夜营帐偷欢之后,他在她耳边说了些什么,可她那时太困了,甚至都没把话在脑子里嚼一遍。

    到底说了什么呢?

    这本来是一件不必再去追想的事情,那种情景下的话能有什么意义?可自从翻山越岭离沥都府越远之后,她脑中便日夜滋生出一些细小的奇怪和不安。

    也许来自于那场突如其来的欢爱,他好像把痛苦忘却的太快了,没心没肺得一点都不像他。

    一件记得一半的事情是最让人痛苦的,她心里头开始打鼓,一边苦思冥想着,一边踱步到悬崖边,想借山风把自己吹吹清醒。

    信号迟迟没来,难不成是他又在哪里骗了她?不会援军不来吧?

    他把她支出去,难道是因为沥都府要沦陷了?

    这个沮丧的念头一出来,南衣只觉脚下的土地都变得虚无,她每一脚仿佛都会踩进深渊里,她不想去相信这种可能,忧心忡忡地往远处看了一眼。

    紧接着,南衣浑身一震。

    远处山谷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冒出了冲天的红色狼烟!

    “红色狼烟!”她差点尖叫起来。

    等到了,等到了,那是开战的信号,援军到了!他没有骗她!